【热门】高中作文合集七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作文7篇,欢迎大家分享。
佛说,前生五百次的回眸,才换来今世的擦肩而过。
不知前生多少次的回眸,才换来今世你我的母女情缘……
当第一缕微风拂过我的脸庞时,我知道,春天来了。
你,忙碌起来。每天最早醒来,与锅碗瓢盆一起,演奏出一曲曲不动听却动人的交响乐。它没有轻音乐的柔和,没有古典乐的温婉,但收束整首曲子的那一声“孩子,吃饭了。”却最能触动我的心弦。让我每每从梦中醒来,总能看到你充满笑意的脸。
这些,与你有关。
当我开始嗅到空气中弥漫的淡淡的槐花香味时,我知道,夏天来了。
在这个令人捉摸不透的季节,令人捉摸不透的大雨总会把我困在学校。我从不害怕,因为我知道,10分钟,不,5分钟后,会有一把红色的雨伞出现在我的视线里,走着弯弯曲曲的折线,避着大大小小的水洼,脚步从未慢下来过。那人一定是你。回家的路上,你为我撑着伞,关切地问我:“孩子,淋着了吗?”我如实地摇摇头,当我询问你相同的问题时,你也会笑着摇头,可是,我知道,你的一个肩头早已被风雨吹打得失去了知觉。
这些,与你有关。
当天空开始变得湛蓝,云朵开始变得松软,似有而无地飘在天空中时,我知道,秋天来了。
这个季节,鱼儿最肥美,而你做的鱼,却又是我的最爱。当你把在厨房里忙碌了一上午的劳动成果端到桌上时,我连一句小小的“谢谢”都顾不上说,便埋头大吃起来。你就那么静静坐在我的对面,静静地看着我,偶尔筷子动一下,也是把肉夹到我的碗中。当我风卷残云般地吃完,才想起问一句:“妈妈,你吃过了吗?”你一如既往地笑着点头。也许只有窗外南飞的大雁才知道,你的秋天,只有清粥淡饭。
当雪精灵飞旋到人间,裙摆拂过大地,到处都变得晶莹剔透时,我知道,冬天来了。
一年的收尾,总会有些不同寻常,那就是绚烂的烟花。你知道的,我最爱看烟花肆意在空中绽放,你也喜欢的,不是吗?哪怕只有几秒钟的短暂停留,你我依旧不愿错过。烟花,屋顶,你我,并排坐着,望着。在这个特定的场景,我傻傻地问你:“妈妈,你为什么要为我付出这样多?”你的目光转向我,眼睛中散发着一种比烟花更美妙的奇异光彩。“因为这些,都与你有关……”
烟花腾空而起,在漆黑的夜幕绽开丝丝缕缕的美,照亮了地上的母女……
佛说:“前生的五百次回眸,才换来今世的擦肩而过。”
我说:“前生的多少次回眸,也无法换来今世的母女情缘。”
故乡里,住着我年迈的爹娘……曾几何时,听到这样一个故事的开头,我总是会联想到很多苦大仇深的悲惨故事,而且草草地将这样的一种故事作为老古文的略之一边,而品读纪录片《俺爹俺娘》却将我这种思想完全颠覆,每看一次,总是会掉泪,总是会在眨眼间看到些自己父母的影子。
《俺爹俺娘》作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一部成功的纪录片模型被大家树立为成功典范,细细的品味,这不仅是一个感人的故事,它的纪录片价值也不仅仅是其片子本身的情节设置给人带来的深刻教育,究其拍摄手法、道具运用和细节设置等也堪称经典,使它成功的必不可少的要诀。在物欲横流、人们盲目追求利益的今天,《俺爹俺娘》所带来的精神震撼、艺术价值和纪录片的创作方法可以说是一剂良药,治愈着现代人早已缺失的精神脊梁。
纪录片的本意,被人解释为是一种“真实”,一种等来的真实。也是作者对于人生感悟的纪录。客观的原生态的记录下来,再现人的生存状态和对生活的态度。文人墨客常常追寻一种意念上的流彩或外表上的华丽,而当时间耗尽,一切归于平淡,他们又常常是追寻着自己儿时的梦,用最为真实、最为质朴的方式去记录自己曾经的梦想和生活。而纪录片正是如此,用自己特有的表述方式,对真实的生活和历史发展进行记录和再现。
《俺爹俺娘》是用一个儿子的心灵故事,记录了一代人、甚至是几代人心中的父母亲的形象。父母亲从儿时的记忆逐渐变成黄土中人,儿女的心灵经历了太多,而唯一不变的,就是父母与儿女之间的那份爱。父母的一切似乎都写在眼前,父亲为自己打工受过的伤,或是母亲在夜里为我们照亮的灯,他们的眺望,他们的关切,他们在最为艰苦的时候还为我们节衣缩食攒下的礼物都在触动着我们敏感的神经,我们不论站立在世界哪一个或繁华或寂静的角落,这些爱都会一直陪着我们,家乡那双双期望的眼睛永远在那里张望着我们,张望着那些长大了的鸟儿。
携手七十余载,在父母亲那里,更多的也许不是相恋的热情,而是掩藏在内心最深处的相伴。年轻时,他们为了家为了儿女而奔走劳累着,年迈时,他们最为感动的事就是还有一张相拥在一起的合影,他们并不知道自己的一生,对于自己的儿女来说有多么的不平凡,而也正是这看似不平凡却实则意义重大的一生,才造就了更多的人、更多的.儿女有了心中杰出的榜样。
后期,《俺爹俺娘》的资料经过重新的剪辑整理,成为长达24集的纪录片,它被誉为是“中国首部原生态电视剧的24集连续剧”,它最大程度地保持了两位老人生前身后的生活的原貌;以纪录为主,以拍摄为辅,使该剧最大的特点。
这是一个儿子在父母健在的有生之年,用照片和影像试图留住年华老去的爹娘的故事。这是一对拥有一生挚爱的老夫妇,用一种中国式的方式相伴一生的故事。这是一部唤醒游子心灵的故事……在每个人都想如何摘掉农民这顶沉重的帽子的时候,焦波却让自己的农民爹娘充分享受着现代文明文化气息的滋润和洗礼,一个个鲜活的、质朴的生活镜头牵扯着观者的心。
世上的故事千千万万,能打动人心灵的故事也不胜枚举,但如何把一个故事表现的生动、如何让一个故事长久的打动观众的心灵,就要看作者是如何做到具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了。
在《俺爹俺娘》一开篇,它选取了带有电视解说词的开场方式中最好的一种方式——介绍地点开场法。“在鲁中山区,与沂蒙山毗邻,住着我的年迈的爹娘……”这一开头,将一切喧嚣着、漂流着的游子都带回那个日夜思念着的小山村,而随之叠印出的爹娘的面容,再片中第一次叩开了人们的心灵。
在讲述爹娘故事时,导演选择以“阴阳和谐”之论为本,日出之时,随着东升的旭日开始讲述阳刚一般的父亲,而后又从动人的夜里悄悄探望儿子以及黎明送儿子走夜路的温情故事展现慈祥的母亲。最后再到相濡以沫的老夫妻,他们的感情,一曲一直,两条线就正如是一男一女,或刚毅或柔美,久久地在人心头荡漾着。
时空在这个时候停滞着,一切的感悟似乎都没有那么一张张照片更有说服力。
年迈的父母亲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天天老去,又一个个离开,当母亲从父亲病房经过去的那一刻,所有人都没有说话,那是真正的世界上的“最后一面”,没有招呼,没有动作,甚至都没有发现,就只是走过去,但所有人都知道,他们早已注入彼此的心扉,将他们紧紧捆绑在一起的,不仅仅有爱,有情,更有牵挂,更有血缘。当母亲再次驻足窗前,她想念着大哥、想着父亲、想着家……
片中特别注意情景的设置,例如:
在父母年迈的炎热的夏日中午,母亲安静的走过校园,走过水井,又折回去,关掉还在滴水的水龙头。一个小小的动作展现,却感动了无数的游子。再如,父母在去北京参加儿子剪彩的路上,母亲一直生病打了一路的点滴,父亲时不时的摸摸母亲的手,或摸摸母亲的额头,一种关心,一种温暖涌上心头。
当时间再推后一些,父母亲都生病住院,儿子匆忙的在30号病床和21号病床间奔走。虽然,两个病房中间就隔了一堵墙,但父母亲却是不知道的,最终母亲走过父亲病房的那一刻,所有人都没有说话,这个时候,世界,安静了。
看!这便是中国式的父母亲,生我们,养我们的根!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这是晋朝周敦颐《爱莲说》里开头的一句话;正如他所说的,值得喜爱的花儿确实不少。可是,在我的心里,我却惟独喜爱冬天里的梅花。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鹅毛般的雪花铺天盖地而来,让大地变成白茫茫的一片。北风呼啸着吹刮而来,刮到人们脸上,那可是钻心般的疼痛;在这人们无法寒冬腊月里,依然有花儿开放着——那就是梅花;是她为大地增添了一丝色彩,使大地的颜色不显得那么些单调,是她为这岑寂的大地增添了一丝生趣,使大地不显得那样死气沉沉。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梅花长得是那样典雅脱俗,像一位纯洁的少女,花枝招展,婀娜多姿。她拥有这么美丽的容貌,却不炫耀自己,只是为人们报告春天来临的消息。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当春天里的轻t吹过,大地万物顿时苏醒。花儿们又要去参加“选美大赛”;树木又长出嫩绿的枝芽;小草又从土壤里钻了出来;小河又继续唱着他去年的歌……在这春回大地的时候,梅花却躲在茂密的树林中,静静地看着,微笑着……
那一天毕业的钟声响起!我听得很清楚,很清楚,却来不及读懂。
那一天看似多情的风卷起枯萎的叶,我们没有学会诗人的多情,没有在意上帝的怜惜,我走了,你也走了,故作潇洒,留给天地间两个渐渐苍茫的身影。
走了,晚了,没道一声珍重,因为没有读懂,以为那只是轻轻的挥手,了无牵挂奔向下一个港口;走了,累了,此刻我却在无尽的思恋里频频回首,梦里与你时常相逢,醒来却不见你温柔的手。那一份撕心裂肺的痛,无人懂;走了。倦了,离别有着千种,重逢?我早已不佩拥有,是否曾该千里相送,以此医治万年的痛。
有时夜很深,思恋也会很深,深得让人领悟“来也匆匆”,有时夜很浅,思恋也会很浅,浅得让人读懂“去也匆匆”。
有时寂寞难耐,城市那头你却迟迟不肯上线,有时千言万语,固执的手却不肯按下发送的键,是不忍打破那份宁静还是不敢?心头有着不安,因为曾经的你,还是现在的你?不懂。
在这个世界上别太依赖任何人,因为当你在黑暗中挣扎时,连你的影子也会离开你。
——题记
漫漫人生路,难免会遇到磕磕绊绊。在这些充满挫折、失意、坎坷和磨难的战场上,有多少人能够冲破最后的防线,抵达自己心中的胜利的彼岸呢?
瑞典医生斯坦利·库尼茨年轻的时候,曾试图穿越撒哈拉沙漠。进入沙漠腹地当晚的风暴让他变得一无所有:向导不见了,满载着水和食物的骆驼消失了,连那瓶为庆祝自己36岁生日而准备的香槟也洒地一干二净。死亡的恐惧从四面八方涌来,他的手神经质地伸进自己的口袋:“苹果!”斯坦利从绝望中清醒过来,“我还有一个苹果!”几天后,奄奄一息的他被当地土著人救起。令他们不解的是,昏迷不醒的斯坦利手中攥着一个虽然完整但已干瘪得不像样的苹果,它被攥得如此紧,至于于谁也无法从他手中取出。
20世纪初,这位一生中不乏传奇色彩的来人去世了。弥留之际,他为自己拟写了这样一句墓志铭:我还有一个苹果。
还记得长征中,有一位不知名的战士,为了不让战友误食有毒的野菜,在每一次吃饭前,都会用自己的生命去尝试那些生长在死神所管辖内的一颗颗“炸弹”。
一段时间后,战士们所带的干粮几乎吃光了,只有这位战士的干粮袋是鼓鼓的。有一天,死神发怒了,这位战士因误食了有毒的野菜,已经奄奄一息,他指着干粮袋,人们将干粮袋打开,在场的人震惊不已,倒出来的不是一粒粒米粒,而是一块块已经干涸的泥块。原来,早在不久前,干粮就已经吃完了……
假如命运折断了希望的风帆,请不要绝望,因为岸还在;假如命运凋零了美丽的花瓣,请不要沉沦,因为春还在。
老屋,老树,一群土气的孩子,一张过去的CD, 那是记忆中的歌声,那是纯真初见的模样,那是静静听歌,会泪花满脸的日月……
很久以前,一直想记录故乡的点滴,处于种种原因,一直未曾动笔,那些年老的诗情,是我无法捻起词章,许多年过去,当杂草丛生的思绪,再次万千起伏,我又一次梦见了你,我的故土。那窗依然如故开在,彩蝶成双的花苑,那门扉依旧是向阳花的舞台,途经多少年,途经多少天,还可以看水看山,一程程,一重重,随时想起你,念起你,已是幸福的事情!
最早了解思故乡的诗,那是儿时背诵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李白的《静夜思》,它陪伴着童年,勾勒缤纷的梦乡,时常坐在门口的石凳,遥望一望无际的星空,呆坐深思…… 时光穿梭,当重逢王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感慨一厢的心雨,月是故乡明,酒是家乡浓。的确,故土难离,落叶归根,终究是血浓于水!
寒暑交替,记忆中,素年锦时,捧着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的小姑娘,吟诵着“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学会了忧愁,沉重的思量,老树,古藤,一纸空白的念,飞腾脑海,托起脸庞,幽幽小坐……
时光荏苒,转瞬间嫁了他乡做了母亲,渐渐体会儿时母亲的种种教诲,“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恍然明白,母亲一针一线牵着记忆的衣襟,温暖吹拂故土的一草一木,一树一叶总是难以分离!
若故土的记忆,是风飞的纸鸢,那母亲便是手牵的线。若老屋、小道、 老树,是记忆的留声机,那老家便是倒带的时光,随时随地可以念起,随性随手播放。若那些小伙伴、雪人、老游戏,是旅途上的行囊,那定格的旧照片,便是站牌上一叠叠的记事本,翻来翻去都是满满的记忆,暖暖的感动,袅袅的美好!
若昔日的时光,是记忆回声的纽带,串联春暖花开,盛放妖娆夏花,牵动着游子的衣襟,那乡愁便是着彩的蜡笔,涂鸦下一季季的心事,袖间织花,散落无数。若岁月的旧书上,密密麻麻的故事,是人生成长的轨迹,那字里行间,间隔的是锦瑟年华的瑰丽,是书写不完的歌声。
只愿这稚嫩的墨笔,画下对你无尽的念,在心海的宣纸上,刻下对你的暖,让其时时刻刻成长在明净的梦里。牵着故土的手,一起越过人生的大坎小道,右手是小河、倒柳、知了蝉鸣,左手是老屋、老树、矮矮校舍的朗朗晨读,满手的记忆轨迹,默默陈藏,让其葱葱在深流的岁月里。
当一阙阙欢喜的歌谣,带着诗情的愿望,重回故里,梦里的泥土芳香,总是不自觉,悄然无声,莅临面前,一幕幕,一段段,撞了满怀。欣喜之余,感恩那片土地,那方山水,爱的摇篮,洁净素白的树枝,花雨轻轻飞扬,落在故乡的树下,还是以往的泪满盈框。
故土,记忆,纷扰一袭游子的月光,绿意窗前疯长的藤蔓,缠绕一厢情深款款。再次捻起一波波,一帘帘,走来,离去,都携着故土的五味去停泊,靠着记忆的风帆去靠岸。放远那一朵朵思乡的情愁,赴约一场场梦里故乡!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这是庄子中记载的庄子与惠施的一段对话。我读庄子,读到此,总有一种感觉,觉得庄子是中国古代一个最像哲学家的人。我之所以用像哲学家这样的说法来表达。我觉得作为一个人的庄子,可以和我们一般人没有距离感。因为一个人能从普通的自然和人生景象中看到或悟到一般人所无法看到的道理,这就不像一般人了。濠梁观鱼这样的事很普通、很平常。不要说观鱼,抓鱼钓鱼一般人也都干过。但能观出一番道理来,又如此有趣活泼,给人启发,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庄子里还有一段关于梦的记载,也很有意思。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每个人都会做梦,有些梦也会令醒来的我们感到奇怪。但我们一般人不会有庄子的这种迷惑,更不会发出庄子的这种疑问,庄子的一问可谓千古一问。它颠倒了我们人的习惯性必然,我们的自身不再是一个必然的事实,也是存在疑问的,这不是很令人迷惑吗?可是分明这一问似乎又给了我们什么,尽管朦胧,尽管半梦半醒,但还是让我们有了些醒觉的意味。
人的一生,总是在追逐外在的东西,追逐的结果是我们常常忘了我们自身。庄子给我们讲了一个螳螂捕蝉,黄鹊在后的故事,给我们说明这个道理,说明我们为外在的追逐忘记自身的普遍性和危险性。看,这就是庄子,总是能从普通的自然和人生景象中看到一般人看不到的东西,做形而上的思索,从而启发人、警醒人。就像牛顿的思考苹果何以落地,看上去呆头呆脑,却表明牛顿的科学家潜质一样。人得总有与众不同的潜质,然后才会成为一个什么家。庄子濠梁观鱼、梦蝶、螳螂捕蝉,黄鹊在后的故事,都透漏出庄子的与众不同的哲学家潜质,所以我说庄子是中国古代一个最像哲学家的人。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