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资料 > 说课稿

《分子与原子》说课稿

时间:2024-11-03 09:33:07
《分子与原子》说课稿

《分子与原子》说课稿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分子与原子》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分子与原子》说课稿1

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说课的课题是九年级化学上册《分子与原子》。下面我对本课题进行分析:

一、教材地位与作用

《分子与原子》新人教版教材第三单元第2个课题。本课题是学生对微观世界的初次了解。本课首先通过认识物质的可分性——了解到分子、原子的客观存在,然后通过认识分子、原子在化学变化中的不同变化来形成分子原子的概念。本课不仅可以把前面的教学内容从微观的角度上认识得更加深刻,而且还是后面继续学习化学方程式、质量守恒定律、物质结构等内容所必备的基本知识,也是今后学习化学不可缺乏的理念基础。并且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分析能力有重要作用。

二、学习分析

1、教材中的地位

在物理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一些关于分子和原子的知识,知道分子和原子体积非常小,肉眼无法直接观察到,但其确实客观存在。因此,学生的进入学习状态并不难,但涉及的一些微观概念比较抽象,有部分学生不容易理解和掌握。

2、本课题放在《水的组成》这个单元中的作用

第三单元是讲水的组成,水也是本节课的主角,以水的蒸发导入,品红在水中扩散证明分子的存在,一滴水中的分子个数介绍分子的小,水的蒸发说明分子的运动,水与酒精的混合说明分子间的间隔。也让学生明白了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同时也分散、降低了第四单元的难度。

3 、本课题的主线

首先从学生熟悉日常现象(水的蒸发)极品红在水中扩散实验现象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确立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等微小粒子组成的观点。然后通过氨的扩散探究活动得出分子不断运动等三大特点并利用这一结论对前述现象作出具体的解释。再通过图片,讨论分子在物理变化和化学反应中的变化情况归纳出份子的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顺便介绍了一下原子和原子的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因为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三、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题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生活实例,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识。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我学法上谈谈。

五、教法

在教学中,为了感染和激励学生,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努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和勤于动手,在身心愉悦的环境下获得新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课堂教学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基于本课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和实验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语境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六、学法

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学是中心、会学是目的。教会学生如何学,是教师的职责,是培养能力的关键。为了让学生转变学习方式,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既要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又提倡合作与创新来共同探索和研究的学习,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在教学中注重学习过程,在快乐的学习中,实现学习目标。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思考评价、分析归纳、实验探究、总结反思等方法。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七、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先在一块手巾上喷上香水,放在衣袋内并露出大半角,接检查学生预习情况走到学生中间,学生闻到香味会觉得奇怪并发出疑问,然后抓住与本课题有关的信息提出问题:为什么离老师比较远的同学也能闻到香味呢?(学生可能会根据物理课上所学知识回答,但不一定全面),然后指导学生做品红扩散的实验,并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品红为什么会消失,而整杯水变红色?通过情景导入引发学生回想起生活中的常见现象,然后配合实验,创设情境,设置悬念,为引出分子、原子做铺垫。指导学生观看苯分子图像和世界上最小的汉字一中国。提出问题:通过观看以上资料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推论: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

学生通过观看图片资料,让学生认识到微观粒子的真实存在,从而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微观想象力。

2、认识分子的三大特点

(1)分子小

为了能更直观的感受分子的大小,指导学生看课本50页苯分子图像和世界上最小的汉字一中国,第三段的数据说明,并举例10亿人数一滴水中含水分子的个数要用3万年的时间来进一步说明分子很小的特点。

通过这一设计: 由为什么能闻到气味和展示图片自然过渡到物质的构成。让学生建立物质由很小的微粒构成的概念。再让学生观察苯分子、硅原子图和分析一滴水中水分子的数据,这样由浅入深,由宏观到微观证明了分子的真实存在以及分子很小的特点。

(2)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

指导学生探究:在水中加入无色酚酞,观察现象,再加入少量浓氨水,观察现象。学生通过观察现象得到氨水使酚酞变红的结论。将烧杯中的酚酞溶液分别倒入A、B两个小烧杯中,另取一个小烧杯C加浓氨水,用大烧杯罩住A、C两个小烧杯。观察实验以后再讨论交流分析实验现象,特别是什么使酚酞变红?是氨水?还是氨分子?讨论交流得到分子的特点之一:分子在不停的做运动。通过引导学生在做对比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实验设计和探究,训练学生发散性思维,同时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

(3)分子间有间隔

通过趣味提问:1+1等于2吗?接着演示另一个探究实验:将50ml(有品红)水与50ml酒精混合,让学生观察体积并不等于100ml。

学生探究:取一注射器,吸入一定体积的空气,用手指堵住针筒小孔,将栓塞慢慢推入。再吸入等体积的水,用手指堵住针筒小孔,将栓塞慢慢推入。现象:吸有空气的注射器比吸有水的注射器容易推进。通过交流讨论,从而可得出分子的第三个特点:分子之间有间隔。同时可得出气态物质粒子间隔较大,液态物质的粒子间隔比较小,因此,气体比液体和固体易被压缩。通过同学共同完成实验及组际间的讨论、交流,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也使学生体验到探究活动 ……此处隐藏32785个字……可缺乏的理论基础。对本课题内容的学习不仅可以把前面的教学内容从微观的角度上认识得更加深刻,而且还是后面继续学习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物质结构等内容所必备的基本知识。并且对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有重要作用。

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使学生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的粒子构成的。2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并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识。2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微观想象力和分析推理的能力。

(3)情感目标:1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教育和辩证地看问题的思想方法教育。2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树立为民族振兴努力学习化学的志向。3重点与难点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以及会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一些常见的现象是本节课的重点;而建立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表象及分子概子概念的形成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学情分析:

由于分子、原子既看不见也摸不着,所以,学生要真正建立明晰的分子、原子概念是较为困难。九年级学生己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动手能力,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充分利用实验、多媒体等手段,帮学生完成对分子特征的认识

三、教法分析在教学中,努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和勤于动手。

在身心愉悦的环境下获得新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为此主要采用分组合作,师生互动,动手演示,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方法,充分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现代教育新理念。四、说教学过程从创设情境,孕育新知开始;经历探索新知,归纳新知;巩固新知,运用新知;总结新知,随堂检测;布置作业,梯度提高等过程来完成教学。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事先在讲台上放一杯高粮酒,让学生闻到酒味。

(2)演示:品红在水中扩散的实验(用热水,实验时间较短)还有:(多媒体)(生活中的经验)盛放在敞口容器中的水,在常温下会逐渐变少,温度高时减少得快。问题:为什么酒是在讲台上的杯子里,大家却可以闻到酒味,为什么把品红滴到水中,整杯水都变红了?为什么在敞口容器中的水,在常温下会逐渐变少,温度高时减少得快?诸如此类的问题,在很久以前就引起了一些学者的探究兴趣,他们提出:物质是由不连续的微小粒子构成的(二)讲授新课科学技术的进步早已证明:物质确实是由一些微小粒子-----分子、原子等构成的。现在我们通过学习先进的科学仪器不仅能直接观察到一些分子和原子,还能移动原子。多媒体显示:苯分子的图象多媒体显示:移走硅晶体中的硅原子构成的文字“中国”通过这些不仅可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还可说明分子、原子等粒子很小。

教师设问:分子、原子是很小的微粒,小到什么程度呢?(出示一组数据给学生看)

多媒体:1个水分子的质量为3×10-26kg,一滴水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这个数字有多大呢?如果10亿人来数这一滴水中的水分子,日夜不停,要数3万年才能数完----借此具体的数字,让学生感性认识到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设问:分子除了体积和质量都很小外,还有没有其它特点呢?

学生探究:构成物质的的分子会不会运动?学生按要求完成教材中的“探究活动”我对这个探究做个改进:很多学生会折纸鹤,我就引导学生把A,B两烧杯改成用虑纸折成的纸鹤,一只贴在大烧杯内壁,一只在外壁。如图:实验前用酚酞把纸鹤喷湿,在实验过程中烧杯内的白鹤会变成红鹤,这样会缩短实验时间,并增加了实验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完成实验后,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讨论:“实验1”里,把氨水滴到酚酞里,由于酚酞接触到氨水变红了,而“实验2”里,我们事先并没有让氨水与酚酞接触,酚酞怎么也变红了呢?学生讨论后,很自然得出分子是不停运动的。

学以致用:让学生解释课前的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探究二:在两个一样大的烧杯里,一个加热水,一个加冷水(水量一样多),然后分别滴加两滴品红,观察哪个扩散快。由学生自主探究出分子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学以致用:让学生解释前面第三个问题。至此学生对分子是在不停运动的微观表象已能基本形成。多媒体展示:说明:由于物质的三态及其体积变化情况在初二物理中已有介绍,所以这里就只展示上面的图,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分子间有间隔,且气、液、固三种状态分子间隔不一样。而安排学生课后去完成P53的家庭小实验,使课堂得到延伸,并培养学生自觉探究的习惯。展示:水分子、氧分子、氢分子的模型,说明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放映:水蒸发和水分解的动画学生观看后讨论:从分子的角度上看,水的蒸发与水的分解有什么不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合作与交流意识。

水水蒸气物理变化:(1)状态改变,分子本身没变。(2)水分解等化学变化中,分子和原子的变化情况,推论在化学变化中,发生变化的是分子还是原子。并由此引导学生分析并得出分子原子的概念,然后再播放HgO分解的动画,让学生再次直观地感受到化学变化中,发生变化的是分子,而原子没有变化。加深学生对分子原子概念的理解。

水氢气+氧气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发生改变利用水和氧化汞分解的动画,能让学生形象地“看到”化学变化中,分子化分为原子,而原子没有再化分为更小的微粒,只是进行重新组合,帮助学生形成分子、原子的概念,较好的突破难点。

五、巩固练习,实践新知

(1)人们为什么总是把湿衣服放在太阳晒得着的地方?

(2)通常状况下,气体比液体和固体易被压缩,这是为什么?

六、本节小结

想一想,并竞答,看谁答得好(加强对分子原子的理解和掌握)(多媒体)分子和原子有什么相似点和区别。

七.板书设计:课件中体现

八.作业布置

必做题:

1、P54页第三题中的(2)(4)(5)(6)

2、P53的家庭小实验选作题: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1)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所以原子一定比分子小(2)电解水时产生氢气和氧气,所以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九.教学设计

说明1.创高情景:通过实验和实物展示提出问题,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既可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体现知识源于现实的道理。

2.活动探究:以探究活动为主线,不断发现问题,使学生初步学会观察、分析讨论、合作与交流,充分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他们自主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合作学习意识。

3.多媒体:充分运用多媒体手段,把看不见的微观世界形象的展现给学生,降低他们的学习难度。

4.运用新知:通过分子、原子能的观点来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来增强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知道化学与生活紧密相联它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预计能够比较好的落实教学目标。

《《分子与原子》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