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资料 > 说课稿

《故乡》说课稿

时间:2024-10-19 11:52:18
《故乡》说课稿

《故乡》说课稿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故乡》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故乡》说课稿1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月是故乡明》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是著名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季羡林。课文用典雅的语言,借月亮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往事的怀念之情。本课在描写景物时,引用典故恰到好处,优美的语言对学生的习作表达有很好的启发作用。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徘、徊”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燕”。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故乡深深的思念之情。

3.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句。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故乡深深的思念之情。

难点:

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句。

二、说教法。

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朗读与默读结合法

本课语言优美,教学时要让学生多读课文,品读课文中优美的句子,在朗读中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本课有默读要求,因此要结合课文内容继续培养学生的默读能力。

2.发现点拔教学法

本课是散文,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线,让学生了解作者围绕月亮写了哪些事情,以及在这些事情中蕴含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课文中引用了不少诗句,教学时要讲解这些诗句引用的好处。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本课的教学同时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内容涵盖作者简介和课文生字等内容,辅助教学。

三、说学法。

本课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包括预习生字,查找资料,了解作者季羡林。课内主要是了解课文内容,正确理解课文的主旨。

四、说教学流程。

本课的教学课时是一课时,课前要安排预习,教学流程如下:

(一)布置预习

1.利用工具书,把不认识的字词注上音并识记字形、字义。

2.圈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和不懂的地方,并思考为什么。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大家还记得李白的《静夜思》中的名句吗?(齐背)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与思故乡,常常联系在一起。杜甫的诗《月夜忆舍弟》中就用“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委婉表达了思乡之情。(板书课题)

二、学习生字词

1.学生借助拼音初读课文,画出生字,多读几遍。

2.出示生字,学生认读。(读准字音、记住字形)

生字:徘

3.重点交流的字:“旖”读yǐ,不读qǐ;“旎”读nǐ,不读ní。

三、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初读感知。引导思考: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合作交流,理清层次。

第一段(1)开门见山,阐述爱故乡与月亮;第二段(2-4)对故乡与童年的回忆;第三段(5-6)通过他乡月亮与故乡月亮的对比,表达思念;第四段(7)呼应前文,有感而发。

四、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1.交流分享,印象深刻的句段。

2.引导思考:作者如此想念自己的家乡,为什么不常回家看看?

为什么写山?(过渡,由古代诗文写月亮需要山水而提及山水,使人想到故乡。)

童年趣事的部分是否多余?(这些趣事都是围绕月亮来写的,更能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为什么描写他乡的月亮?“小月亮”何解?(对比突出对故乡的眷念;越是对平凡而小的怀念,越是体现乡思)

五、课文小结

本文以月亮作为抒情线索,通过对故乡和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对比他国他处的月亮,突出对故乡月亮的怀想,抒发了作者对故乡深深的思念之情。

六、板书设计

人人都爱故乡月

月是故乡明

故乡山水与童年

异国他处的月亮

怀念故乡月

《故乡》说课稿2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你们好!我今天的课题是《大海啊故乡》下面让我来解说我整堂课的设计。

一、说教材:

本课是人音版八年级第十六册第三单元的歌曲。《大海啊,故乡》创作于1983年,王立平词曲,是影片《大海在呼唤》的主题歌,歌曲旋律平缓,优美动听,歌词质朴深情,如叙家常,结构简练,富有叙事性,特别是最后两句,情深意长,表现了主人翁对大海、故乡和母亲深挚的感情。本节课是一节以唱歌为主的综合课,在本单元中作为第二课时设计。歌词从“小时候妈妈对我讲”开始,通篇质朴深情,如叙家常。借助对大海的思念与赞颂,抒发人们对哺育我们成长的故乡和祖国的热爱之情。歌曲旋律流畅舒展,优美动听,平易亲切,节奏严谨。虽然采用三拍子,但不拘泥于这种节拍通常的强弱韵律,而以切分、附点等手法使其变化无究。歌曲为F大调,3/4拍子,小行板速度。歌曲结构十分简洁,如果除去反复部分,前后只有四个乐句。前两个乐句为第一段,富有叙事性,乐句朴素无华。后两个乐句为第二段,情深意长,表现出主人翁对大海、故乡和母亲深挚的感情。第一段(前两个乐句),用较平稳的旋律起句,第2、4小节的大跳音程,像是平静的海面上不断涌起的浪花。第二句的结尾,以稍加拉宽的节奏结束了这一段落。第二段(两个乐句),旋律向上五度以属音做第二段的句头,重复使用第一段的节奏。更加深了对大海的爱恋之情。第二段中出现的新节奏与歌词紧密相连,情深意长,表现了主人翁对大海、故乡和母亲深挚的感情,使情感发挥得淋漓尽致。

二、说学情:

这首歌曲具有浓厚的思乡情感,对于现在的中学生,由于长期和父母一起生活,没有远离家乡,远离亲人的经历,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结合朗诵经典的以思乡主题的诗词或欣赏《梦驼铃》、《故乡的云》等歌曲,从多个侧面启发学生更深刻地感受这首歌曲的情感。

三、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感受三拍子的起伏,能够用正确的节奏来为歌曲伴奏,用自然、和谐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过程与方法:注意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让学生通过模仿、体验等方法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歌曲情感的理解。……此处隐藏27410个字……与方法:以分析,比较,体验,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欣赏,了解掌握旋律,节拍,节奏等音乐要素对表达歌曲思想情感的重要性,联系学生生活经验通过创编环节的练习,培养音乐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用圆润、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大海啊,故乡》

教学难点:结合自己对歌曲的理解,以不同的艺术形式进行创编活动

教具准备:有关大海的视频资料,音乐光盘,钢琴、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教师:诗人说,大海是一首诗;画家说,大海是一幅画;音乐家说,大海是世界上最美最美的交响乐。你听是什么声音?

(播放自然声响:海浪声)

学生:是海浪冲击岩石的声音。

(播放多媒体课件:大海潮起潮落海滩风光)

随着优美的音乐作背景,教师有感情的:“漫步在海边,迎面吹来阵阵凉爽的海风,脚下踩着松软的沙地,那是怎样的一种惬意啊,你想到什么?看到什么?”

学生:我仿佛看到湛蓝的大海波涛起伏的样子”“我想到各种各样的海鸟上下翻飞,海边人们有的在悠闲地散步,有的在大海的怀抱中尽情地畅游,简直就是一幅人与大自然和谐的画面……”

教师:“的确,大海有时平静得象个可爱的孩子,任你抚摩畅游;但有时却奔腾怒吼,掀起狂澜,让你胆战心惊,不可一视。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一首关于大海的歌。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歌中的大海是什么样子的?”

(设计思路:这里采用情境教学的方法导入,借助多媒体展示大海的画面,随着优美的音乐作背景,教师有感情的朗诵,创设意境。并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想像,使得教学一开始就引起学生积极的健康的情感体验,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使学习活动成为快乐的事情。)

(二)聆听感悟:

1初听音乐:播放歌曲《大海啊,故乡》初步感受歌曲

教师:歌曲抒发了怎样的情感?歌中所展现的大海带给你怎样的'印象?

学生1:歌词质朴深情,借助对大海的思念与赞颂,抒发人们对哺育我们成长的故乡和祖国的热爱之情。

学生2:歌中的大海总体上给人以微起波澜的印象,显得较为平和,这是由三拍子的节拍特点以及优美起伏的旋律,舒展的节奏所决定的

2复听音乐:进一步感受歌曲

教师用钢琴伴奏,学生随琴声哼唱并划拍,体验三拍子节拍特点,加深对歌曲的印象(以听唱法代替视唱歌谱,降低学习难度)

3学唱歌曲:随伴奏演唱歌曲

以不同演唱形式(齐唱,领唱)使学生更加熟悉歌曲(整体把握歌曲的风格,节拍特点及歌曲的主题思想)

4深入体验歌曲

1)旋律线

(教师指导学生一边唱一边划旋律线)

教师:划出的旋律线象什么?

学生:象大海的波浪

2)节奏

教师;这首歌曲节奏有何特点?运用到的典型节奏型是什么?

学生:歌曲节奏较为舒展,__ x·__ __ x—切分节奏的运用较明显,重复多次(集体练习节奏)

教师:这一节奏的运用有什么作用?

学生:__ x·__ __ x—切分节奏的运用生动描绘出大海带给我们的印象:平静中略带波澜,使我们很自然想到大海的潮起潮落

教师:这首歌的旋律线的起伏和节奏特点对与表达歌曲的情感有联系吗?

学生:切分节奏__ x·__ __ x—的运用及旋律线都象是真切展现出大海波涛起伏的样子,二者巧妙融合在一起,完美而统一,简直太绝妙啦。

3)重复

教师:“大海啊,故乡”重复了多次,在情感的发展上每次的重复有何不同?是否有些多余?

小组练习并讨论回答:“大海啊,故乡”重复了多次,不但没有感到罗嗦,恰恰相反每重复一次感情的发展就更进一步,从亲切倾诉————抒发情怀——情感深华——怀恋之情,这样感情的发展线也仿佛象是大海的波澜。从旋律的起伏到感情的发展,词曲的完美结合使我们更真切感受到大海的宽广汹涌,从而更好地表达出对祖国对故乡的深情

(教师总结并鼓励学生丰富的想像发表独到的见解)

5艺术处理

学生小组讨论:演唱要轻柔连贯,注意节拍重音,随音乐情绪的发展,表达出高潮乐句情绪的变化

小组练习并展示

师生评价总结

(设计思路:首先使学生对歌曲获得初步的印象,接着在复听及演唱的基础上进入分析歌曲的环节。教师以必要的引导提示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从而师生间思维的互动形成课堂“动态生成”——对于音乐的较新颖合理的诠释。潜移默化中指导学生掌握感受鉴赏音乐的方法,善于体验音乐要素的巧妙运用,从而提高音乐感受鉴赏能力及表现力)

三表现创造:

教师:在音乐创作中,音乐要素的完美运用让我们获得丰富的精神体验。现在就让我们来为这首歌再添上精彩的一笔:

分组以不同的艺术形式进行创编活动及创作练习。经过认真准备,学生分成:1)诗歌组:配乐朗诵2)器乐组:竖笛演奏(领奏,齐奏)3)演唱组:不同演唱形式(领唱,齐唱,轮唱4)舞蹈组:形体表现5)绘画组:6)创作组:7)编导组。

学生小组活动,以小组展示,师生评价总结

教师:“对于不同的艺术形式表现歌曲有何不同感受?”

学生:“诗歌使我们放飞思绪感受到诗与乐的完美结合;歌声让我们感受到人声的魅力,器乐让我们关注旋律的起伏发展;绘画给于我们无限的空间的想像······”

教师:“不同的艺术形式以其独特的魅力让我们得到无穷的艺术享受,今天,就让我们大家以集体的智慧奏响一曲新的乐章。”

学生表演:引子:学生模仿海鸟的叫声;接着教师钢琴弹奏:用琶音表现海水波纹,潮起潮落;学生配乐朗诵加领唱,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尾声:用琶音快速弹奏,伴以海鸟的叫声及波浪声结束。其间,由器乐组用竖笛,教师用钢琴穿插伴奏,舞蹈组形体表现,展示书画作品。

(设计思路:通过细致的分组可以充分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其各尽其能,其中稍有难度的是创作组,由音乐特长生为主,主要负责:为歌曲编创开头和尾声。编导组由思维活跃,有组织能力的学生组成,主要负责:总体策划将各组节目进行筛选穿插完美结合。通过各小组的活动,将歌曲进行了二部创作以综合艺术的形式完整展现出来,体现出集体的智慧,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及创新实践能力)

四结束本课

课后反思:

本课教学设计力求导入求新、运用处理教材求新并注重从音乐语言中挖掘歌曲的审美因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及创新能力。实践中取得一定良好的教学效果,但仍存在问题。需要教学中把握各环节分寸,教师指导到位,尤其编创环节的指导及时间把握。任一环节把握不当,都会导致教学失败。而且作为教师首先应时刻树立创新的意识。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提出教师的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一节课是短暂的,但教师的教学生涯是漫长的,只有长期不断地反思积累,总结并发扬教学成功经验,弥补教学中的不足,才能不断超越,创造性地上好每一课。

《《故乡》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