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说课稿集合五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课稿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说课稿 篇1各位评委、各位同仁: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认识图形》。下面,我从说教材、教法与学法、教学流程、板书设计、学习评价这几个方面来谈一谈。
首先,说教材,《认识图形》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认识物体和图形》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这部分教材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主要是从形状这一角度来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共分两课时来进行教学,《认识图形》是这一单元的第2课时,是在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基础上来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这些平面图形,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认识这几种图形,不仅是今后学习它们的特征、周长以及面积的重要基础,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交流能力。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本节课我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会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能力目标:在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中,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实践以及创新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根据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重点定为:会辨认这四种图形;另外,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容易将体和面混淆,所以我将本课的难点定为:体会"面"在"体"上。
在教学信息和感知材料的呈现上,我选用多媒体课件、各种立体模型及平面图形学具,彩色笔、白纸等,来作为这节课的教具和学具。
接下来我来说一说本节课的教法与学法: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刚入学不久的一年级学生,他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且好动爱说,所以,在教学中,我会给他们充分的动手和表达的时间与空间,并且,新课标还强调:要让学生从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亲身经历、体验、探索,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体验--就成为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之一,所以,在教学中,我安排学生在摸一摸、说一说、做一做、涂一涂这些活动中来亲身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我综合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尝试教学法、活动教学法等,来促进学生对新知的建构,在合理选择教法的同时,我还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使学生不仅学会,还要会学,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融观察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为一体,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结合一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年龄特征,我将本课的教学设计为6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件提问:小朋友们,这里有大家熟悉的朋友吗?是谁呢?)我想利用这个问题里帮助学生回忆起已学过的知识,这里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学生应该能够说出他们的名字,可能有部分学生不认识三棱柱,这里我要简要的介绍一下,为后面认识三角形做准备,接着,我说:今天我们来这里还要认识几位新朋友,在交朋友之前,你想知道什么?学生可能会说我想知道他的名字,还想知道他长什么样,住哪里等等,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第二个环节:组织活动,探索新知
这个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探索性的学习,根据这一理念,我设计了四个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将时间控制在18分钟左右。
活动一:认识新朋友
我们的新朋友在小画家们走过的路上,咱们来找一找,给他们分分类,看这里一共有几种图形,接着引导学生观察分类的过程,问:你们想和这些图形交朋友吗?这时,学生应该会异口同声的说想,那我们就来个比赛,看看哪组交的朋友多,同时将学生分为4组,红组、绿组、黄组、蓝组,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些图形的名字吗?这里我会让学生进行尝试,根据学生的回答,边出示图片边板书,像这个面的形状是长方形的,这个面的形状是正方形的,这个面的形状是三角形的,这个面的形状是圆形的,他们还有一个统一的名字,叫做:平面图形,今天,我们将一起来认识这些平面图形(板书课题)
活动二:了解新朋友
提出问题1:这些新朋友的家在什么地方?我们到哪儿去找它们呢?这个问题,孩子们会非常想知道答案,这样有效的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在找家的活动中,我启用启发式教学法,首先是老师手拿一个长方体,摸着它的一个面,问:这个面是什么形状?通过老师的引导,提出问题2:请你从桌面的物体上找出长方形。可能会有人从长方体上找出长方形,也可能会有人从三棱柱上找出长方形,甚至会有人找到了好几个长方形,对这样的同学,我会及时进行评价,比如:你真棒!你观察的真仔细!同时将小图形作为奖品奖给他们小组,我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经过老师的引导,找出长方形后,提出拓展性问题:你能从桌面的物体上找出其他图形吗?这个问题我会采取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再小组内交流的形式进行,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我采取先辅后放的策略,在这里,我会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希望他们通过动脑、动手、动口来亲身体验,从体上找面,面在体上,从而突出本课的重点,找出这几种图形后,提出问题4:请你把你刚才找到的面摸给同学看看,说说摸得时候有什么感觉。学生可能会说摸起来平平的、滑滑的、凉凉的等等,这里,我想通过摸得活动,让学生体验这几个面都是平的,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课件演示面从体上滑下,加深学生对"面在体上"的理解,因为大部分学生在生活中已经认识各种平面图形,但是对体和面的理解不透彻,我想通过课件的动态演示,能够更直观、生动的揭示体与面的关系,帮助学生建立起平面图形的空间观念,从而突破本课的难点。
活动三:给新朋友画像
提出问题1:小组讨论,看谁能想个好办法,把你喜欢的新朋友从立体图上请出来呢?我希望通过这个既有挑战性,又有探索性,同时又具有动手操作性的问题,来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经过交流,学生可能想到画的方法、印的方法、折的方法等等,如果学生只说出画的方法,我就会引导他:还有别的方法吗?这里我会给机会学生来会说,说操作过程,并且让学生自评、互评,评价奖励想出好办法的小组,接着,学生活动,提出要求:请找出一种合适的方法找到新朋友。学生活动:描一描、印一印、折一折,我想通过学生的做数学,来让他们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
活动四:找朋友
提出问题:生活中你在哪里还见过这些图形呢?这个问题我会让学生自由发言,在必要的时候,我还会进行引导:比如我们黑板面的形状、门的形状以及小朋友 ……此处隐藏6730个字……雪》,文章讲的是谢家子弟咏雪一事的始末。本文只有70多字,却鲜明地塑造了谢安、谢朗、谢道韫这三个人物。“咏雪”成为流传千古的一段佳话,由此也有了“柳絮才高、咏雪之才、咏絮才”等典故。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三个维度,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以及重点和难点。
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与能力:
1、掌握“俄而、骤、欣然、差可拟、因”等文言词语;
2、情景再现,走近古人讲论文义的情境中。
过程与方法: 1、检测掌握的作家作品情况,并补充相关内容;
2、同伴互助,解决疑难词语,并归纳整理;
3、师生共同表演,讲论文义,再现故人读书的情景。
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发挥想象力、创造力,感受文化故人的情操,感受文化魅力,在和睦、轻松、融洽的气氛中感受亲情
教学重点:掌握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情境再现,讲论文义,引导学生去想象,培养创造性思维。
二、说教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新课标要求教师转变角色,变知识的传授者为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根据这一指导思想,因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
1、朗读法:课前预习反复朗读,课堂朗读,注意字音、断句,强调“拟”“差”的读音。
2、同伴互助,解疑答难,掌握字词,老师引导归纳整理。
3、师生共同分析人物形象,全体参与表演,再现当时情境。
三、说学法
我贯彻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的指导思想,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采用的学习方法是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七个环节展开。
(一)、导入新课:
图片展示“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这是《红楼梦》中写给薛宝钗和林黛玉的判词,“停机德”讲的是乐羊子的妻子为劝丈夫继续求学而剪断织布机上的娟的故事。“咏絮才”讲的是什么呢?今天读完这个故事,我们就知道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介绍作者及作品
导入课文之后,我便请学生根据课文注释介绍作者 及作品,引导学生学会抓住作者生平的主要方面(生辰字号、所处的时代、文学地位以及代表作品等)进行识记。
(三)朗读感知
我们知道,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体,其特点是简洁典雅。文言文的学习侧重于朗读,为此,我主要采用先听课文的范读,然后再师生竞赛朗读法落实课文的字音,把握节奏与停顿。在朗读的形式上,我力求做到个别读与集体读、小组读与全班读相结合,从而力争读准字音,读好。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难读字音:
拟 差 俄而 雪骤 柳絮 无奕女 ......
在读懂文意的基础上,让学生试着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1)撒/盐/空中/差/可拟
(2) 未若/柳絮/因/风起
(3)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4)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明确这些停顿后,再放声朗读,读好停顿,自然体会出感情了。)
(四)疏通文意
在把握字音的基础上,我进一步引导学生对课文的内容进行翻译理解。第一步是翻译,在课文翻译这一教学环节当中,我先引导学生落实文言字词,并结合翻译方法,如增添法、替换法等,然后指导学生结合课文注释试着翻译全文,其间老师进行点拨,师生一起合作解答疑难;点拨的重点字词句有:
俄而 欣然 拟 未若
接着再请学生翻译全文,这样便使学生能够大致地了解课文内容;当然,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我还是注重朗读,在读中翻译,在读中理解。
(五)研读赏析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为引导学生开展独立的阅读实践,教师以多媒体出示如下一组思考题:
(1) 文中的这一家人是在一种什么样的氛围下聚会的?从哪里看出来?
(2) 联系上下文,“儿女”的含义与今天又什么不同?
(3) “公大笑”一句省略了谢安的话,如果你是谢安,你会说出什么话来?把雪比
作“柳絮因风起”和“撒盐空中”哪一个更好?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
事物来比喻雪。
(4) 文末为什么要强调谢道韫是王凝之的妻子?
(1、明确:融洽,欣然、大笑)
(2、指子侄辈,今专指子女)
(3、有两种相反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撒盐”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据此可知,前一喻好,后一喻不好。另一种意见认为“柳絮”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正如英国大诗人雪莱所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西风颂》),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的恰恰是意蕴──“撒盐空中”,干什么呢?谁也不知道。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好就好在有意象;“撒盐”一喻仅有物象而无意蕴,所以说不好。)
(4、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
请学生先朗读再小组讨论,之后班级交流。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
思考和讨论,做出答案,进一步加深对文章中心的理解,从而受到情感
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
(六)再现当时情景:
1、师生共同确定:时间、地点、天气、事件、人物。重点在人物上,文中有谢安的表情,谢朗和谢道韫只有话语,先让学生从文中发现、想象他们的表情,再推荐同学扮演角色,其他同学扮演“众儿女”,思考:他俩谁说的好?“白雪纷纷何所似”?
2、创造条件,师生表演。重点探讨谢朗和谢道韫谁说的好,各抒己见。再说说“白雪纷纷何所似”,可以用学过的诗句,可以是自己的想象,最好是自己写的七字一句的诗句。
师生共同分析人物形象,全体参与表演,再现当时情境。既可以巩固所学知识,又可以发挥学生想象力,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突破教学难点。
(七)、布置作业:
A、积累词语;
B:读几则《世说新语》中的故事,写读书笔记。
既可以巩固所学知识,又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范围,满足学生的阅读期待,丰富同学们的知识储备。
五、说板书 赞赏谢道韫 叙述咏雪事件 一问、一答的聪明才智
板书在教学活动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此板书清晰直观,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
各位评委老师:以上,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课进行了说明,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