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资料 > 教案

《放飞蜻蜓》教案

时间:2025-01-05 11:52:16
《放飞蜻蜓》教案

《放飞蜻蜓》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放飞蜻蜓》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放飞蜻蜓》教案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感悟对话,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3,通过朗读感悟,体会陶行知对下一辈的关怀爱护和谆谆教导。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课文第二段(2—10小节)

听课文录音2—10小节,观看多媒体,整体感知

学生自学:在陶行知和小朋友们的对话中,你对蜻蜓有了哪些了解?边读边思考,并画出相关内容。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指名交流

评议,补充完善

完整地,有条理地叙述蜻蜓的`相关知识

教师。总结

感悟朗读

自读

指名读

学生评议

练读

感情朗读

二、学习课文第三段(11小节)

自读,感悟:你读懂了什么?

讨论交流(理解孩子们放飞蜻蜓时的迫切心情)

朗读感悟

三、自读讨论,感悟陶行知的为人

自读思考:陶行知是个什么样的人?

讨论交流

教师归纳。总结:陶行知是一个慈爱,有学问,尊重学生,懂得教育方法的大教育家。

四、课后调查

陶行知说:蜻蜓饿极时会吃自己的尾巴。这个说法对吗?查找有关资料验证一下。

板书设计:

20,放飞蜻蜓

陶行知

捉 放

《放飞蜻蜓》教案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体会教育家陶先生对下一辈的关怀和谆谆教导。

3、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提出不同见解的科学态度,查找有关资料验证蜻蜓到底会不会吃自己的尾巴。

教学重难点: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体会教育家陶先生对下一辈的关怀和谆谆教导。

教学准备:

1、了解陶行知的其人其事。

2、理解蜻蜓的有关知识(特点、习性等)

3、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的设计与应用

一、展示画面,激趣引出课题

1、展示蜻蜓图片,师导入

欣赏

展示蜻蜓的图片,配合播放歌曲《晚霞中的红蜻蜓》,创设学习情境。

2、师:同学们,这些小精灵是谁啊?(板书:蜻蜓)请你用一个词形容一下这些小蜻蜓。(可爱的,美丽的)你们喜欢吗?上堂课,我们学了一篇和蜻蜓有关的课文(板书:放飞蜻蜓)

用一个词形容蜻蜓

3、哪位同学能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结合板书: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

讲述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4、小伙伴们捉住了蜻蜓为什么又要把它放飞呢?在孩子们的眼中,陶行知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板书:?)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打开书本

二、朗读、交流、感悟

1、自读全文。以“引导学生认识陶先生”为主线,指导学生朗读、感悟。

自读全文

朗读、感悟

▲知识丰富的`陶行知。从陶先生的问话和介绍中了解蜻蜓的知识。重点指导学生读好人物的对话。

提问:你是怎么知道陶先生知识丰富的?陶先生的介绍了蜻蜓的哪些知识?……

“翠贞,你知道蜻蜓吃什么吗?”(蜻蜓是益虫)

“蜻蜓的尾巴有什么用?”(神奇的尾巴)

“指着它的尾巴说……”,“它的眼睛……”(奇特的眼睛)

“……”引导学生交流收集的课外知识:你们还知道有关蜻蜓的哪些知识?书上说蜻蜓在饿极时会吃自己的尾巴,事实果真如此吗?

读好人物的对话

交流收集的课外知识

1、根据学生的交流,出示课文相关文字:“它的尾巴是一节一节的,又细又长。它用尾巴保持平衡,调整方向。

2、组织学生欣赏图片。

3、出示课文相关文字:“据说,在它饿极时,会将自己的尾巴吃去一截。不过,以后又会长出来。”

4、课件介绍蜻蜓“吃尾巴”。

5、出示课文相关文字:“它的眼睛很大,结构很复杂,是由成千上万的小眼睛构成的,可以看清四面八方的虫子……”

6、网站介绍蜻蜓的复眼。

▲慈爱和蔼的陶行知。抓住重点的词、句,朗读体会。

“他停下脚步,慈爱地抚摸着翠贞的小辫子问:……(谈话的态度和蔼可亲,做一做动作,指导朗读并体会)”

“陶先生拉着孩子们坐在田埂上,说……”

“陶行知用商量的口吻说:……”

抓住重点的词、句,朗读体会

做一做动作,朗读并体会

▲爱护蜻蜓的陶行知。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你们蜻蜓是不是我们的好朋友?”

“陶行知从翠贞手里取过蜻蜓,高高举起。”

“陶行知将蜻蜓小心地翻过去……”

朗读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教育有方的陶行知。陶先生看到孩子们捉蜻蜓,既没有责怪他们,又没有直接要求把蜻蜓放了。而是……听了陶先生的话孩子们是怎么做的呢?(主要通过孩子们态度的变化体会)

“孩子们七嘴八舌地抢着说:……”

“孩子们点点头。”

“孩子们入神地听着。”

“孩子们纷纷地说:‘放了它,放了它,让它回家去!”

“翠贞张开小手,将蜻蜓往上一送,……”

在教师的引导下朗读课文

交流:听了陶先生的话孩子们是怎么做的呢?

指名朗读、分角色朗读

三、拓展、延伸

1.简单小结陶行知的人物形象:他真不愧为是一个教育家,尊重孩子、爱护孩子……

小结陶行知的人物形象

2.增强学生对蜻蜓的情感,体验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链接图片,老师描述,学生表白。蜻蜓又回到了自由的天空,回到了属于它自己的家园。你们瞧,它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行,是多么轻松,多么愉快呀!重回蓝天的小蜻蜓会说什么呢?你们有什么想对小蜻蜓说 ……此处隐藏19213个字……p>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平常都喜欢哪些小动物?为什么?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老师:同学们,上节课俺们已经初步学习了放飞蜻蜓这篇课文,认识了很多生字婴幼儿,让俺们先到词语乐园去走一走,读一读。(出示词语)

慈祥 抚摸 复杂 入神 结构 调整 七嘴八舌

蜻蜓 露水 苍蝇 蚊子 孑孓 田埂 不计其数

1、你最想读哪一行?相机纠正

2、齐读

老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俺们知道小伙伴们将自身捉来的蜻蜓又放了。

二、抓一“放”字,了解蜻蜓是益虫。

老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地读课文,想一想“小朋友们为什么要放飞蜻蜓”呢?

同学1:因为蜻蜓是俺们的朋友,所以小朋友们放飞了蜻蜓。(板书:俺们的朋友。)

同学2:因为蜻蜓吃苍蝇、蚊子、水里孑孓,吃的都是害虫,所以蜻蜓是俺们的`朋友啊!(吃食)

同学3:因为 陶行知 先生告诉俺们蜻蜓吃苍蝇、蚊子、水里孑孓,所以俺知道了蜻蜓是俺们的朋友。

同学4:俺通过小朋友们七嘴八舌的议论,得到蜻蜓是吃害虫的,所有它是俺们人类的朋友。

老师:是啊,蜻蜓是俺们的朋友,让俺们再来读一读1—6小节,从而加深对蜻蜓的了解。

师:老师觉得同学们在读人物对话的时候,要想读好,不只要注意人物的语言,更要注意人物的表情、动作。谁来说一说,这段话哪些地方需要注意。随机引读2—6小节。

三、再抓“放”字,了解蜻蜓。

老师:小朋友们放飞蜻蜓仅仅是因为它吃苍蝇、蚊子、水里的孑孓吗?用自身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七至十自然段,俺们对蜻蜓还有哪些了解?

生5:从对话中,俺知道了蜻蜓的眼睛结构很复杂,可能看清四面八方的虫子。(板书:眼睛)划出有关语段,指导朗读。

尾巴的作用:相机划出有关句子,指读,再读,个别读(多读几遍)读出蜻蜓

生6:从对话中,俺了解到了蜻蜓尾巴有坚持平衡、调整方向的作用。(板书:尾巴)

对于蜻蜓在饿极时会将自身的尾巴吃去一截的说法,陶行知也很难确定,所以用了“据说”一词。其实呀(出示注释)

老师:通过课前的资料的收集,你对蜻蜓的身体、结构、作用还有哪些了解吗?

同学汇报。

①蜻蜓点水(人们经常看到蜻蜓点水,实际上这是蜻蜓妈妈在生儿育女。雌蜻蜓在产卵时,单独在水面上飞行,然后一次次不时地把尾巴插入水中,产下一些卵,立即又飞起来。这样连续产卵的动作,好像蜻蜓在不时地点水。)

相机出现:蜻蜓点水图片。

——评:“蜻蜓点水”这样一个简单的现象原来蕴含着如此丰富的知识,真是“处处留心皆学问”啊! 齐读。

②俺们再来看看蜻蜓的眼睛

(有一对异常发达的大复眼,几乎占了整个头部的一半,一只大复眼由1万多只小眼组成。——(出示无数小眼的课件)评:多么独特的一双眼睛啊!

在疾飞中,能正确清楚地看到 9米 开外,处于活动状态的昆虫的各个局部,还能看见在千米以外飞行的同类。

——小结:正是这样一双敏锐的大眼睛,使蜻蜓荣获“捕虫能手”的称号。

关于眼睛,还有要补充的吗?

过渡:除了蜻蜓的吃食、尾巴、眼睛,你还想补充介绍点什么?

③身体细长,胸部反面有两对膜状的翅,休息时翅展开,平放两侧。——你读书很仔细,补充了翅膀的特点,你能用自身的话,把它说得更生动一点吗?(同学说)你真不简单,不但补充了丰富的内容,还把它变成了自身的知识。

④口内生着一对坚硬有力的紫色大鄂,脑袋可任意优美转动。

——评:这是它捕获飞虫的有利条件。

⑤蜻蜓是昆虫世界中最出色的“飞行家”。在作急促的冲刺飞行中,每秒的速度可达 40米 左右;还可以连续飞行一小时不着陆。——评:奥运冠军刘翔跨越 110米 栏用了12秒88,蜻蜓每秒飞行 40米 , 110米 只需要两秒多钟,你看,比奥运冠军还快上好几倍,真是当之无愧的“飞行家”!)

老师:刚才同学们通过读课文和补充知识,对蜻蜓有了很多的了解。老师也感觉到受益匪浅,不知不觉也喜欢上了蜻蜓,瞧,这位同学他也很喜欢蜻蜓,[出示图片]他在干什么呢?

生:他在捉蜻蜓。

师: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生:……

师:好,现在你们就把老师当作这位捕获蜻蜓的小男孩,你想对俺说些什么?

生:……

师:你能告诉俺为什么不能捕获它吗?……为什么说他是俺们的好朋友?

奥,其实俺捉蜻蜓并不是要伤害他,只是想要观察观察,瞧,他的眼睛大大的,和俺们人类的眼睛有什么不一样呀?他的尾巴又细又长,又有什么作用?

老师:同学们,谢谢你们!俺明白了。俺们看看文中的那群小朋友此时会怎么想,怎么做呢? 自由读课文最后一节。

师:小朋友们入神地听着,告诉俺们小朋友们从想了解蜻蜓,到喜欢上蜻蜓,甚至爱上了蜻蜓,所以,小朋友们纷纷说:引读……

老师:因为更了解、因为更喜爱、因为对生命的尊重、……所以小朋友们会放飞蜻蜓。俗话说:“知之深,爱之切!”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四、品读课文,感悟人品。

老师:同学们,是谁让小朋友们认识到蜻蜓是人类的朋友?

生齐:陶行知。

老师:又是谁让他们更全面地了解了蜻蜓的身体结构及作用的?

生齐:陶行知。

老师:(出示头像课件)文中陶行知是怎样劝说小朋友们的呢?大家打开书,找一找,课文中描写了陶行知的动作神态的句子,从中你感受到什么?

“慈祥地抚摸”“拉着小朋友们坐在田埂上”——从这里你看出了 陶 先生的什么?请你再读一读,体会体会。(指名2、3人读)

“高高举起” ——为什么要高高举起?(举得高,小朋友们才干看得清。)多么关心小朋友啊,处处为小朋友着想。俺们一起把这一句读一读。

“小心地翻过去”——你读出了什么?是的,他要求小朋友们放飞蜻蜓,他自身也十分保护蜻蜓。大家再读一读,体会体会。

“用商量的口吻”“还给”—— 陶行知 先生没有居高临下,他非常民主,把放飞的决定权交给小朋友们,让他们放得心甘情愿。你能把这种语气读好吗?请你试一试。(指名2人读)俺们一起来读。

老师:同学们,你们真得走进了陶行知的心理,他就是这样一位尊重小朋友、热爱生命、提倡民主的大教育家,从他的一些名言中俺们可以更为真切地了解他。

出示名言,读、齐读: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正是他那朴实的语言,让小朋友们明白了深刻的道理,促使小朋友们主动放飞了蜻蜓。……读课题——放飞蜻蜓!。小朋友们放飞的仅仅是蜻蜓吗?不!那是小朋友们对有益动物的一份爱、维护有益动物的一份责任、人和动物之间和平共处的一份真情。

(出示作业)(查资料,学会介绍一种或几种有益动物,做好一份读书笔记。)

《《放飞蜻蜓》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